


初级实务概述
知识点:会计目标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集团。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 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货币计量
货市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以货市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 体的经济活动。
知识点:会计核算的基础
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只认事不认钱)
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无论收入是否收到,费用是否支出,都以收入和费用实际归属的期间作为它应该归属的期间。 又叫应计制。
(二)收付实现制(只认钱不认事)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 础,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俗称见钱眼开)
在我国,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组成。
其中: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
制 。
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 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有用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横向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知识点:会计职业及其特征
会计职业,是指利用会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经济社会提供会计服务,获取合理报酬的职
业。 特征:
(1) 社会属性。会计职业是社会的一种分工,履行会计职能,为社会提供会计服务。
(2) 规范性。会计职业具有系统性的专业规范操作要求,具有严格职业道德的规范性要求。
(3) 经济性。是会计人员赖以谋生的劳动过程,具有获取合理报酬的特性。
(4) 技术性。采用各种专门方法和程序履行其职能。
(5) 时代性。与时俱进。
知识点: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1.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联系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在作用上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会 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制度保障。
2.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区别。
区别 | 会计法律制度 | 会计职业道德 |
性质不同 | 他律性 | 自律性 |
作用范围不同 | 调整外在行为 和结果 |
外在行为+内心世界 |
表现形式不同 | 成文规定 | 成文规范+不成文规范 |
实施保障机制不后 |
国家强制力实施 | 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执行+职业 道德教育+社会舆论+传统习俗+道 德评价 |
评价标准不同 | 法律规定 | 行业行政管理规范+道德评价 |
知识点:小企业会计准则
1.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但 以下三类小企业除外:
(1)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
(2)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机构性质的小企业;
(3)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2.具体内容。
(1)《小企业会计准则》
(2)针对某些特定行业某项或某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如《律师事务所相关业务会计处理 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