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你想看的学习阶段
随时可以更改,请放心选择
国家公务员
国考笔试
国考面试
省考公务员
多省联考
教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
会计考试
初级会计师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
英语四六级
四六级考试
忘记密码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返回登录
立即注册
返回登录
首页 > 备考指导 > 收入、费用和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
-2024-
12/10
15:48

   收入、费用和利润

 

知识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收入的确认原则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客户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经济利益,也包 括有能力阻止其他方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取得商品控制权的三要素 1.客户必须拥有现时权利

2.客户有能力主导该商品的使用

3.客户能够获得商品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二)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

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时确 认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的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的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 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收入确认和计量的五步法

第一步: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第二步: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第三步:确定交易价格

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第五步: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知识点:在某一时点完成的商品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

1.一般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

对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点确认收入。 在判断控制权是否转移时,企业应当综合考虑下列迹象

(1)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

(2)企业已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拥有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

(3)企业已将该商品实物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占有该商品实物。

(4)企业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专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取得该商品所有权 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5)客户已接受该商品。

(6) 其他表明客户已经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知识点:在某一时段内完成的商品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

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在该时段时间内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履约进度 不能合理确定的除外。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


①客户在企业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企业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②客户能够控制企业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

③企业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该企业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 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已发生成本+合理利润)

履约进度

产出法:根据已转移给客户的商品对于客户的价值确定履约进度,主要包括按照实际测量的 完工进度评估已实现的结果时间进度已完工或交付的产品等确定履约进度的方法。(看 成果)

投入法根据企业履行履约义务的投入确定履约进度,主要包括已投入的材料数量花费的 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发生的成本和时间进度等指标确定履约进度。(看耗费)

收入金额的计量:

时点履约: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点确认收入; 时段履约: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知识点:合同成本

(一)合同取得成本

企业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应当作为合同取得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增量成本,是指企业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例销售佣金等。

(二)合同履约成本及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 1.合同履约成本的确认条件

(1)该成本与一份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直接相关。包括:

①与合同直接相关的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明确由客户承担的成本以及仅因该合同而发生的其他成本(如支付给分包商的成本)。

(2)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

(3)该成本预期能够多收回。 归集合同履约成本发生额

借:合同履约成本【成本类科目,类似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

按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其他业务成本 贷:合同履约成本

 

知识点: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一)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原则

 

收入端

成本端

 


确认 原则

(1)按照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 容额确认收入;

(2)按照预期退还的金额确认负 (预计负债)

(1)收回该商品预计发生的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 (应收退货成本);

(2)转让商品的账面价值扣除应收退货成本后的 净额结转成本

(二)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类型

内容

保证类质保

一般不属于一项单独的质量保证服务,执行或有事项准则(产品质量保证)

服务类质保

可以额外购买,执行收入准则,需要按单独售价分摊交易价格

(三)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1)企业提供重大权利的,应当作为单项履约义务并分摊交易价格。

(2)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如果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企业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 取合同对价的权利,则企业应当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点,将该已收 或应收的款项列示为合同负债。

(3)在客户未来行使购买选择权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或者该选择权失效时,确认相应的 收入

(四)售后回购

售后回购,是指企业销售商品的同时承诺或有权选择日后再将该商品购回的销售方式。

 

知识点:税金及附加

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相关税费,包括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环境保护税、车船税、印花税、土地增值  税等。

1.税金及附加的账务处理

(1)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与经营活动相关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 附加、房产税、环境保护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税费。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

(2)印花税(不通过应交税费核算) 借:税金及附加

贷:银行存款 (3)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4)期末向“本年利润”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税金及附加

2.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纳税额=(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实际缴纳的消费税)×各自适用税率

 

知识点:期间费用

(一)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

(1)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


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

(2) 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

(3) 销售机构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等。

(二)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

(1) 筹建期间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办费

(2)由公司统一负担的中介费、咨询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研究费 用等;

(3)管理部门的职工薪酬、折旧费、差旅费等;

(4) 行政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维修费等。

(三)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

(1) 利息支出(指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长期/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

(2)汇兑损益;

(3)相关手续费(如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 ) ;

 

知识点:利润的构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的利得和损失等。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  他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知识点:营业外收支

(一)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确认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包括

(1)非流动资产报废毁损净收益;

(2)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

(3)现金盘盈利得;

(4)接受捐赠利得等。

(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各项损失。包括:

(1)非流动资产报废毁损净损失;

(2)捐赠支出;

(3)盘亏损失;

(4)非常损失;

(5)支付的赔款、违约金、罚款、滞纳金等。

 

知识点:所得税费用

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所得税延所得税之和,即为应从当期利润 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一)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交所得税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牛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 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2.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调增项目:

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业务招待费;广宣费;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 纳税调整减少:

国债利息收入;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 收益等。

(二)递延所得税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vs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

异。

公式: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 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知识点:本年利润的结转方法

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

表结法下,各损益类科目每月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 润科目。

账结法下,每月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入本年 利润科目。



购物车
消息
下载
公众号
顶部
0.0478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