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成本核算
知识点: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
1.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并做好各项材料物资的收发、计量等工作。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①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②正确划分成本费用、期间费用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成本费用——日常活动支出——有对象——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日常活动支出——没对象
营业外支出 非日常活动支出 当期损益
③正确划分本期成本费用和以后期间成本费用的界限;(取决于权责发生制:以收入和费用 实际归属的期间作为它应该归属的期间);
④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费用的界限;
⑤正确划分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三)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的计算,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目前,企业常用的产品成本计算方 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标准成本法等。
(四)遵守一致性原则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在成本核算中,各 种会计处理方法要前后一致,使前后各项的成本资料相互可比。
(五)编制产品成本报表
企业一般应当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全面反映企业生产成本、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产品成 本及其变动情况等。
知识点:产品成本核算对象
① 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产品或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以产品品种为成 本核算对象;(品种法)
②小批单件生产的产品,以每批或每件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分批法)
③多步骤连续加工的产品且管理上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以每种产品及各生产 步骤为成本核算对象;(分步法)
④产品规格繁多的,可将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各种产品,适当合并 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知识点:产品成本项目
企业应当按成本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内容相结合的原则或成本性态等设置成本项目。制造企 业一般设立以下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原材料、 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费用。
燃料及动力: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 直接人工: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知识点:基本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1.“生产成本”科目
(1)“生产成本”科目,借方反映发生的生产费用,贷方反映完工转出的产品成本,期末借 方反映尚未加工完成的各项在产品成本。下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明细科目。
(2)“制造费用”科目,指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发生,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 成本项目的各项间接费用。
(二)材料、燃料、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无论外购或自制的,发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各要素费用时,对于直接用于生产、构成产 品实体的原材料,能分产品领用的,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
2.对于不能分产品领用的材料,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直接材料”项目。 3.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 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职工薪酬,按工时、产品产量、产值比例等方式进行合理分配。
(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般情况下,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单独归集,然后再转入“辅 助生产成本”科目。
对于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少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产品和劳务的,也可不通 过“制造费用”科目,而直接记入“生产成本一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 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等。
(1)直接分配法(不对内,只对外分配)
直接分配法: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直接将各种辅助生产 费用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 |
优点: | 各辅助生产费用只对外分配一次,计算简单 |
缺点: | 分配结果不够准确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内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不多的 企 业 。 |
(2)交互分配法(先对内,再对外)
交互分配法:如果各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还彼此提供劳务的话,则应先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内部 彼此进行交互分配;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调整后的生产费用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 益单位。 | |
优点: | 提高了分配的正确性 |
缺点: | 加大了分配的工作量 |
(3)计划成本分配法(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并向所有受益部门分配,差额计入管理费用)
计划成本分配法:辅助生产车间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或产品,都按劳务或产品的计划成 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全部计入管 理费用。 | |
优点: | 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各单位的经济责任 |
缺点: | 成本分配不够准确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的 企 业 。 |
(四)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包括物料消耗,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车间管理用房屋和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和
保险费,车间管理用具摊销,车间管理用的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 费、试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以及季节性及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
(2)制造费用的分配 常用分配标准:
①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较为常用)
②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适用于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相差不多的企业;如果工资是按照 工时比例分配,该方法等同于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③机器工时比例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④年度计划分配率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企业
知识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在产品(未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
包括:
①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包括正在返修的废品)
②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要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包括未经验收入库的产品和等 待返修的废品)两部分。
(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常用的分配方法包括: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5.约当产量比例法
6.定额比例法
7.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
(1)约当产量比例法(重点)
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将产品
应负担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和直接
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2)定额比例法
在该种方法下,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
成本比例分配。
适用范围:该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
变动较大的产品。
计算公式:
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在该种方法下,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减去按定额成本 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
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生产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适用范围:该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 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
知识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产品成本 计算方法 | 成本计算对象 | 生产类型 | ||
生产组织特点 | 生产工艺特点 | 成本管理 | ||
品种法 | 产品品种 | 大量大批生产 | 单步骤生产 | |
多步骤生产 | 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 |||
分批法 | 产品批别 | 单件小批生产 | 单步骤生产 | |
多步骤生产 | 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 |||
分步法 | 生产步骤 | 大量大批生产 | 多步骤生产 | 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